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齐齐,A片好大好紧好爽视频,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,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

歡迎您訪問北京唐威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官方網(wǎng)站!
用戶名 密碼 登錄注冊
出版策劃

出版策劃動(dòng)態(tài)
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 > 首頁 > 出版策劃 > 出版策劃動(dòng)態(tài)

熱烈祝賀我公司與山東大學(xué)周洪才教授簽署《遼夏金元著述總目》代理出版合同

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17-11-20  來源:

該書是一部集大成性古籍總目,共收錄包括佚名在內(nèi)的六千多位作者、一萬六千七百余種(條)遼夏金元人著述,較清人所補(bǔ)遼金元各《志》總和多出十幾倍、幾十倍;參引的古籍文獻(xiàn)多達(dá)一千余種,史傳、方志、別集之外,廣及佛籍、道藏、筆記、家乘各書與今人研究成果,大量不見于舊目著錄的元儒著述、遼金作品得以充分展示,許多不見于舊志記載的蒙古、西夏文獻(xiàn)得以集中反映。而且,凡所著錄或詳注出處,或開列版本,并有藏館信息提供線索,作者小傳供其參閱。全書以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及時(shí)間先后分類排序,裨便明其屬性,因類以求。更附有《遼夏金元版刻總目》一千余條供其參考,書名、人名《索引》供其檢索。樣條如下:

   

 

易類

 

周易卜筮斷

(西夏)幹道沖撰

見元虞集《道園學(xué)古錄》卷四《西夏相幹公畫像贊》(明陳第《世善堂藏書目錄》卷下作“周易卜筮法三卷,韓道沖”,“韓”字當(dāng)為“”之誤)。

幹道沖,字宗聖,西夏人。生年不詳。八歲以《尚書》中童子舉,長通《五經(jīng)》,為番漢教授,官至中書宰相。仁宗乾祐十四年卒。

易解

(金)雷思撰

見金元好問《中州集》卷八《學(xué)易先生雷思》。

雷思,字西仲,渾源(今山西渾源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天德三年登進(jìn)士第,嘗為容城令,大定中,除大理司直,官至同知北京轉(zhuǎn)運(yùn)使事。

易說

(金)呂豫撰

見金元好問《遺山集》卷二十四《南峰先生墓表》。

呂豫,字彥先,號南峰,修武(今河南修武)人。隱居教學(xué),金崇慶二年卒於貞祐之兵,年八十四。

女真字易經(jīng)

(金)佚名譯

見《金史》卷八。

程楊易傳

(金)楊庭秀注

[成化]《山西通志》卷八。

楊庭秀,一作楊廷秀,字茂才,號華山晦叟,又號虎峰居士,華(今陝西華縣)人。大定二十二年舉進(jìn)士,累遷翰林修撰、右司諫,泰和二年,補(bǔ)獻(xiàn)州刺史,五年移澤州刺史,遷平?jīng)龈?,致仕,貞祐二年以舉兵勤王被誣謀反而被誅,貞祐三年平反。

周易秘義

(金)郝大通撰

見[宣統(tǒng)]《山東通志》卷一百四十。

郝大通,初名璘,字太古,號恬然子,又號廣寧子、太古道人,法名大通,寧(今山東牟平)人。金代全真教北七真之一,大定八年,往崑崳山煙霞洞謁王重陽,遂入全真道,大定中賜號廣寧全道太古真人。崇慶元年卒,年七十三。

周易圖一卷

(金)郝大通撰

見[宣統(tǒng)]《山東通志》卷一百四十。

易略釋(一名周易釋略)

(金)袁從義撰

見金元好問《遺山先生文集》卷三十一《藏雲(yún)先生袁君墓表》。

袁從義,字用之,號藏雲(yún),虞鄉(xiāng)(今山西永濟(jì))人。金代道士,年十九師從玉峰胡光謙,道風(fēng)儒業(yè),名動(dòng)京師,章宗特徵授禮官。正大元年卒,年六十八。

易叢說十卷

(金)趙秉文撰

見金元好問《遺山先生文集》卷十七《閑閑公墓銘》。

趙秉文,字周臣,號閑閑,滏陽(今河北磁縣)人。大定二十五年登進(jìn)士第,仕至禮部尚書,兼翰林侍讀學(xué)士、同修國史。天興元年卒,年七十四。

象數(shù)雜說

(金)趙秉文撰

見清黃虞稷《千頃堂書目》卷一。

學(xué)易記

(金)馮延登撰

見金元好問《遺山先生文集》卷十九《國子祭酒權(quán)刑部尚書內(nèi)翰馮君神道碑銘》。

馮延登,字子駿,號橫溪翁,吉州吉鄉(xiāng)(今山西吉縣)人。承安二年登進(jìn)士第,累遷知登聞鼓院,兼翰林修撰。正大五年,授睢州刺史,兼行大名府治中。天興元年,授禮部侍郎,權(quán)刑部尚書,二年,元軍圍汴京,城陷被俘,義不受辱,投井死,年五十八。

易集說(一名易集解,又名易解)十卷

(金)張?zhí)亓⒆?

見《元史》卷一百九十九。

張?zhí)亓?,初名永,避金衛(wèi)紹王諱,改今名,字文舉,號中庸先生,東(今山東東)人。泰和三年進(jìn)士及第,授偃師主簿,改宣德州司候,調(diào)萊州節(jié)度判官,正大初,陞洛陽令,四年拜監(jiān)察御史。後以彈奏失實(shí)貶為邳州軍事判官。金亡後,歸鄉(xiāng)隱居,教授諸生。貴由汗元年,忽必烈賜號中庸先生。蒙哥汗三年卒,年七十五。

三十家易解

(金)單渢輯

見清錢大昕《元史藝文志》卷一。

單渢,平原(今山東平原)人。生平仕履不詳。

讀易備忘

(元)劉肅輯

見《元史》卷一百六十。

劉肅,字才卿,威州洺(今河北威縣)人。金興定二年進(jìn)士,為尚書省令史,調(diào)新蔡令。金亡,依東平嚴(yán)實(shí),蒙哥汗二年任邢州安撫使,世祖中統(tǒng)元年陞真定宣撫使,二年任左三部尚書。中統(tǒng)四年卒,年七十七,贈(zèng)邢國公,“文獻(xiàn)”。

周易直解

(元)姬志真撰

見元李道謙《甘水仙源錄》卷八元張好古《知常姬真人事跡》。

姬志真,原姓雍,避金世宗諱改姓姬,原名翼,字輔之,號知常子,澤州高平(今山西高平)人。元代全真教道士,金天興二年,禮王志謹(jǐn)為師,後主汴梁朝元宮事。元世祖至元五年卒,年七十六。

張氏易解十卷

(元)□撰

見元王惲《秋澗集》卷四十二《易解序》。

張□,籍貫生卒年不詳。嘗為監(jiān)丞,在河南為衣冠清流,多藏書,精占筮術(shù),北歸以藝能得官。

易解

(元)薛玄撰

見元程鉅夫《雪樓集》卷九《薛庸齋先生墓碑》。

薛玄,字微之,號庸齋,本華州下邽(今陝西渭南)人,後徙居洛陽。生年不詳。耶律楚材聞其名,辟為應(yīng)州教授,薦為檢察,督河南饋餉,未幾改軍儲轉(zhuǎn)運(yùn)使。楊?yuàn)J為河南廉訪使,辟置幕府,歲餘即自免去。世祖中統(tǒng)初召為平陽太原宣撫使,又除提舉河南學(xué)校,俱不就。世祖至元八年卒,謚文靖。

王氏易纂(一名王氏纂玄)

(元)王天鐸撰

見元王惲《秋澗集》卷四十九《南鄘王氏家傳》及《金故忠顯校尉尚書戶部主事先考府君墓誌銘》。

王天鐸,字振之,號恩淵老人,王惲父,衛(wèi)州汲縣(今河南衛(wèi)輝)人。好藏書,正大元年,中律科魁選,歷官戶部令史、戶部主事。金亡後,隱於鄉(xiāng)。蒙哥汗七年卒,年五十七。

王氏易學(xué)集說

(元)王天鐸撰 (元)王惲續(xù)

見元王惲《秋澗集》卷四十二《王氏易學(xué)集說序》。

王惲,字仲謀,號秋澗,王天鐸子,衛(wèi)州汲縣(今河南衛(wèi)輝)人,遷東平(今山東東平)。中統(tǒng)元年以姚樞薦出仕,官至翰林學(xué)士。大德八年卒,年七十八,文定”。

大易象數(shù)鈎深圖三卷

(元)趙元輔編

見清黃虞稷《千頃堂書目》卷一。

趙元輔,籍貫生平不詳。

讀易私言一卷

(元)許衡撰

明鈔《藝海彙函》本,南京。

清初鈔本,山東。

清順治三年兩浙督學(xué)周南李際期宛委山堂刻《說郛》本。

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《通志堂經(jīng)解》本。

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乾隆五十年補(bǔ)修《通志堂經(jīng)解》本。

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刻《通志堂經(jīng)解》本。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
一九九零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類叢書》影印本。

清乾隆五十五年刻《許文正公遺書》本。

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《學(xué)海類編》活字排印本。

民國九年上海涵芬樓影印《學(xué)海類編》本。

一九九四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《學(xué)海類編》本。

二零零七年廣陵書社年影印《學(xué)海類編》本。

清同治至民國間傳經(jīng)堂刻《西京清麓叢書》本。

清佚名編《周易六種》稿本。

清光緒刻涇縣洪氏公善堂彙印《洪氏唐石經(jīng)館叢書》本。

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叢書集成初編》排印本。

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一年中華書局影印《叢書集成初編》本。

一九八五年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《叢書集成新編》影印本。

一九七一年臺灣廣文書局《易學(xué)叢書》影印本。

許衡,字平仲,號魯齋,懐州河內(nèi)(今河南沁陽)人。學(xué)者稱“魯齋先生”。蒙哥汗四年,忽必烈召為京兆提學(xué)。官至集賢殿大學(xué)士,兼國子祭酒,封魏國公。世祖至元十八年卒,年七十三,謚“文正”。

易傳三十卷

(元)張志道撰

[至順]《鎮(zhèn)江志》卷十九。

張志道,字潛夫,號定軒,金壇(今江蘇金壇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入元不仕,閉門著書。

易論(擬題)

(元)家祖仁撰

見元家鉉翁《則堂集》卷三《志堂說》。

家祖仁,號志堂,家鉉翁弟,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。生卒仕履不詳。

易綱領(lǐng)

(元)家鉉翁撰

見元家鉉翁《則堂集》卷三《心齋說》。

家鉉翁,號則堂,家祖仁兄,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。生於宋嘉定六年,卒年不詳。以廕補(bǔ)官,歷知常州、大理少卿,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,德祐二年賜進(jìn)士出身,拜端明殿學(xué)士、簽書樞密院事。元兵破臨安,奉命使元,被扣,元成宗即位,始放歸,年已八十二。

易解義

(元)家鉉翁撰

見元家鉉翁《則堂集》卷三《心齋說》。

易審問八卷

(元)俞浙撰

見[成化]《新昌縣志》卷六。

俞浙,字季淵,號默翁、致曲老人,紹興新昌(今浙江上虞)人。宋開慶元年進(jìn)士,授迪功郎,調(diào)慶元府學(xué)教授,歷官監(jiān)察御史,改除大理寺少卿,不就。宋亡不仕,杜門講學(xué)。世祖至元三十年卒,年八十,學(xué)者稱“致曲先生”。

繫辭審問八卷

(元)俞浙撰

見[成化]《新昌縣志》卷六。

周易象義十二卷

(元)丁易東撰

元刻本(清季錫疇校),國圖。

二零零三年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《中華再造善本》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元刻本。

丁易東,字漢臣,號石壇,一作石潭,武陵(今湖南常德)人,一說龍陽(今湖南漢壽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宋咸淳四年進(jìn)士,官至太府寺主簿兼樞密院編修。入元屢徵不仕,筑石壇教授生徒,事聞朝廷,授以山長,賜額沅陽書院。

周易象義十六卷易統(tǒng)論一卷

(元)丁易東撰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
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四庫全書珍本》影印本。

一九九零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類叢書》影印本。

清張氏愛日精廬鈔本(卷六至八配清鈔本),南京。

清光緒孔氏嶽雪樓鈔本,廣東。

清鈔本,中山大學(xué)。

易傳十一卷(一作十四卷)

(元)丁易東撰

見清黃虞稷《千頃堂書目》卷一。

大衍索隱三卷

(元)丁易東撰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
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四庫全書珍本》影印本。

清鈔本(存二卷:卷一至二,楊謙跋),南京。

清末民初鈔本,國圖。

周易句解十卷

(元)李公凱撰

見清錢大昕《元史藝文志》卷一。

李公凱,字仲容,宜春(今江西宜春)人。生卒仕履不詳。

易說

(元)戴侗輯

見明凌迪知《萬姓統(tǒng)譜》卷九十九。

戴侗,字仲達(dá),又字合溪,永嘉(今浙江溫州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宋淳祐元年登進(jìn)士第,官至軍器少監(jiān)。入元不仕,年逾八十卒。

周易附說卦變圖

(元)齊夢龍撰

見清錢大昕《元史藝文志》卷一。

齊夢龍,字應(yīng)祥,號覺翁,饒州德興(今江西德興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登宋寶祐元年進(jìn)士第,官江淮總幹。入元隱居著述。

易解十卷

(元)齊夢龍撰

見明朱睦?《授經(jīng)圖》卷四。

易學(xué)演義

(元)齊夢龍撰

[同治]《德興縣志》卷八。

易說(一名易解)

(元)曹說撰

見元袁桷《清容居士集》卷三十三《先君子蚤承師友晚固艱貞習(xí)益之訓(xùn)傳於過庭述師友淵源錄》及《全元文》卷四百三十二元戴表元《泰宇居士曹君哀辭》。

曹說,字習(xí)之,定海(今浙江定海)人,居奉化(今浙江奉化)。以父曹孝先死李全之難,絶葷酒婚宦,終歲寓居僧舍。世祖至元十九年卒,年六十二,學(xué)者私謚“泰宇居士”。

易外傳圖說五卷

(元)方逢辰撰

見元黃溍《金華黃先生文集》卷三十《蛟峰先生阡表》。

方逢辰,原名夢魁,字君錫,淳安(今浙江淳安)人。宋理宗淳祐十年進(jìn)士第一,授平江軍節(jié)度簽叛,官至吏部侍郎。宋亡後隱居蛟峰,創(chuàng)石峽書院,講學(xué)授徒,元廷召之,堅(jiān)辭不出。至元二十八年卒,年七十一,學(xué)者稱“蛟峰先生”。

學(xué)易記

(元)何榮祖撰

見《元史》卷一百六十八。

何榮祖,字繼先,太原(今山西太原)人,徙家廣(今河北永年)。歷任御史中丞、中書右丞、尚書參知政事、尚書右丞等職。大德三年卒,年七十九,追封趙國公,謚“文憲”。

古易考

(元)王應(yīng)麟撰

見元袁桷《清容居士集》卷三十三《先君子蚤承師友晚固艱貞習(xí)益之訓(xùn)傳於過庭述師友淵源錄》。

王應(yīng)麟,字伯厚,號厚齋,晚號深寧老人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。宋元祐元年登進(jìn)士第,寶祐四年中博學(xué)宏詞科,歷官至禮部尚書兼給事中,因封駁留夢炎薦章不報(bào),遂東歸家居。入元不仕,隱居著述。元貞二年卒,年七十四。

周易鄭康成注一卷

(元)王應(yīng)麟撰

《玉海》附刻本。

二零零三年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《中華再造善本》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(xué)刻《玉海》附刻本。

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四部叢刊三編》影印本。

鄭氏周易三卷

(漢)鄭玄撰 (元)王應(yīng)麟 (清)惠棟增補(bǔ)

稿本(清蔡孫峰跋),上海。

清乾隆二十一年盧見曾刻《雅雨堂叢書》本。

易經(jīng)考異一卷

(元)王應(yīng)麟撰

明崇禎詩瘦閣刻本(與明胡廣等輯《周易傳義大全》二十四卷合刻),國圖、吉大。

清古吳菊仙書屋刻本,上海、遼寧。

清刻本,山東。

太極圖說

(元)王幼孫撰

見元程鉅夫《雪樓集》卷二十《自觀先生王君墓碣》。

王幼孫,字季稚,號自觀,廬(今江西吉安)人。宋寶祐四年曾赴闕上書,言國事萬餘言,不報(bào)而歸,教授於鄉(xiāng)。入元不仕,大德二年卒,年七十六。

易通

(元)王幼孫撰

見元程鉅夫《雪樓集》卷二十《自觀先生王君墓碣》。

貫三為一圖

(元)王幼孫撰

見元程鉅夫《雪樓集》卷二十《自觀先生王君墓碣》。

易學(xué)纂言十八卷

(元)傅立撰

見清錢大昕《元史藝文志》卷一。

傅立,字權(quán)甫,號初庵,德興(今江西德興)人。生於宋嘉定十六年,卒年不詳。入元累官至集賢院大學(xué)士,謚“文懿”。

周易外傳八十卷

(元)郝經(jīng)撰

見元郝經(jīng)《陵川集》卷二十九《周易外傳序》。

郝經(jīng),字伯常,澤州陵川(今山西陵川)人。世祖即位,授侍讀學(xué)士,出使南宋。被留真州十餘年,至元十一年始?xì)w,次年卒,年五十三。累贈(zèng)昭文館大學(xué)士、榮祿大夫,追封冀國公,謚“文忠”。

太極演二十卷

(元)郝經(jīng)撰

見元郝經(jīng)《陵川集》卷二十九《太極演總敘》。

太極傳一卷

(元)郝經(jīng)撰

見清錢大昕《元史藝文志》卷一。

周易輯說

(元)曾子良撰 (元)饒宗魯輯

見元吳澄《吳文正集》卷二十《周易輯說序》。

曾子良,字仲材,號平山,金溪(今江西金溪)人。生於宋嘉定十七年,卒年不詳。在宋兩貢於鄉(xiāng),登咸淳四年進(jìn)士第,授興安尉,遷淳安令。入元,程鉅夫薦為憲僉,不赴,隱居教授以終。學(xué)者平山先生”。

饒宗魯,字心道,號六有,臨(今江西撫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隱居不仕。

 

別集類

 

元?jiǎng)e集

……

……

祥卿集一卷

(元)郭麟孫撰 (清)顧嗣立選

清康熙三十三年至五十九年顧氏秀野草堂刻《元詩選》本,首都、北大、北師大等。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·元詩選》本。

清乾隆三十八年勅輯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·元詩選》本。

一九八七年中華書局鉛印《元詩選》本。

郭麟孫,字祥卿,杭州(今浙江杭州)人,寓居吳(今江蘇蘇)。生卒年不詳。博學(xué)工詩,與龔璛、袁易號“吳中三君子”。曾任鎮(zhèn)江淮海書院山長,仕至錄事司判官,後歸吳,卒。

葉汝舟詩文集(編者擬題)

(元)葉汝舟撰

[正德]《松江府志》卷三十。

濛溪集(一作蒙溪集)十二卷

(元)張著撰

見元王惲《秋集》卷六十《大元故溪先生君墓碣銘》[民國]《襄陵縣新志》卷二十四引元張思敬撰《蒙溪先生詞堂記》。

艮巖餘稿不分卷

(元)梅應(yīng)發(fā)撰

元刻本,國圖。

元刻本,臺北故博(原甲庫)。

二零一三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《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》影印本。

艮巖餘稿四卷

(元)梅應(yīng)發(fā)撰

民國十三年傅氏雙鑒樓影鈔嘉善曹氏宋刻孤本,山西文物局。

寶章閣遺稿三十二卷

(元)梅應(yīng)發(fā)撰

見[光緒]《重修安徽通志》卷三百四十三。

陪陂集十卷

(元)黃資和撰

見[同治]《星子縣志》卷九。

黃資和,字廣陽,號太乙,又號陪陂叟,黃石翁父,星子縣(今江西廬山市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元初授江西儒學(xué)提舉,遷中書省,引年告歸南康,築世陪陂山下,吟詠其中。

素行集三十卷

(元)黃慥撰

見[同治]《星子縣志》卷九。

黃慥,字伯庸,號素行,原號都一,黃石翁子,星子縣(今江西廬山市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元初任白鹿書院山長,授浙江錢塘教諭。

松聲集

(元)熊端信撰

見[同治]《南康府志》卷二十。

熊端信,號松壑,建昌(今江西南城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元初任寧州景濂書院山長。

百行冠冕詩

(元)曾子良撰

見[康熙]《金谿縣志》卷十。

……

……

效古集

(元)張立道撰

見《元史》卷一百六十七。

弗齋集

(元)陳宜孫撰

見[弘治]《徽州府志》卷八。

陳宜孫,字行可,號弗齋,休寧(今安徽休寧)人。宋開慶元年舉進(jìn)士,授江州瑞昌主簿,後調(diào)任常州教授,未赴。入元,因保護(hù)地方有功,被行省差知休寧縣事,世祖至元十五年,因薦任徽州路學(xué)教授,二十一年授開化知縣,調(diào)通州判官。二十八年卒,年六十七。

汴梁吟稿

(元)陳宜孫撰

見[弘治]《徽州府志》卷八。

潛齋遺稿

(元)楊恭懿撰

見元姚燧《牧庵集》卷十八《領(lǐng)太史院事楊公神道碑》。

秋山翁詩集

(元)康敬德撰

見元吳澄《吳文正集》卷十五《秋山翁詩集序》。

秋山歲稿

(元)康敬德撰

見元吳澄《吳文正集》卷五十四《書秋山歲稿後》。

庚辰詩稿

(元)方至撰

見元方回《桐江集》卷四《跋方君至庚辰詩》。

方至,號天墉,睦州分水(今浙江桐廬)人。生卒仕履不詳。

山鷄愛影集

(元)劉鏜撰

見元?jiǎng)丁峨[居通議》卷八《秋麓山雞愛景集》及卷二十七《學(xué)宮靈星門制》。

艮齋詩集十四卷

(元)侯克中撰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
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四庫全書珍本》影印本。

清光緒孔氏嶽雪樓鈔本,廣東。

清鈔本(清丁丙跋),南京。

清鈔本,國圖。

清末劉氏遠(yuǎn)碧樓鈔本,天津。

艮齋集十四卷

(元)侯克中撰

朝鮮鈔本,延邊大學(xué)。

清法氏存素堂鈔《宋元人詩集》本,國圖。

訥齋集(編者擬題)

(元)閻鼎吉撰

見元姚燧《牧庵集》卷二十九《瀏陽縣尉閻君墓誌銘》。

閻鼎吉,字和卿,號訥齋,閻宏父,洧川(今河南長)人。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以薦官瀏陽縣尉,三十年卒,年六十八。

榮祭酒遺文一卷

(元)榮肇撰

清蔣氏別下齋鈔本,國圖。

清陳鱣家鈔本,國圖。

清咸豐元年海昌蔣氏宜年堂刻六年重編《涉聞梓舊》本。

民國十三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影印《涉聞梓舊》本。

民國武林竹簡齋影印《涉聞梓舊》本。

民國二十四年《乙亥叢編》排印本。

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叢書集成初編》排印本。

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一年中華書局影印《叢書集成初編》本。

一九八五年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《叢書集成新編》影印本。

榮肇,字子興,鹽(今浙江海寧)人。宋末隱居紫微山。元元貞初,以薦補(bǔ)國子監(jiān)助教,擢國子監(jiān)祭酒,致仕歸。大德十一年卒,年八十二。

秋堂邵先生文集□卷

(元)□□撰

元刻本(存四卷:卷二至五),國圖。

□□,名號籍貫生卒均不詳,大約活動(dòng)於元初中統(tǒng)、至元間,曾做過下層官吏。

寶慶集

(元)錢應(yīng)孫撰

見元林景熙《霽山集》卷四《故太府少卿錢公墓志銘》。

錢應(yīng)孫,字定之,號寶慶老人,臨海(今浙江臨)人。宋時(shí),以恩補(bǔ)承奉郎,歷任監(jiān)淮東總領(lǐng)所鎮(zhèn)江府戶部大軍倉,除提舉左藏庫,遷兵部郎中,出知贛州,改知溫州,直華文閣,終太府少卿。入元不仕,徙居紹興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,年六十五。

紫山集六十七卷

(元)胡祗遹撰

見元胡祗遹《紫山大全集》卷端元?jiǎng)①s《紫山大全集序》。

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

(元)胡祗遹撰

清鈔本,國圖。

清乾隆間翰林院鈔本,國圖。

瞿氏鐵琴銅劍樓鈔本,國圖。

清乾隆三十年敕輯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
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務(wù)印書館《四庫全書珍本》影印本。

清光緒至民國間河南官書局刻《三怡堂叢書》本。

二零一四年中華書局《元史研究資料彙編》影印本。

胡祗遹集

(元)胡祗遹撰 魏崇武、周思成校點(diǎn)

二零零八年吉林文史出版社《元朝別集珍本叢刊》鉛印本。

雲(yún)門老人集

(元)王道撰

見元王惲《秋澗集》卷五十五《大元故中順大夫徽州路緫管兼管內(nèi)勸農(nóng)事王公神道碑銘》。

王道,字之問,先世京兆終(今陝西周至)人,後遷濰州北??h(今山東濰)。世祖至元六年,辟充掾史,數(shù)月即辭去,以薦入侍經(jīng)筵,十三年官福建行省左右司郎中,二十四年授泉州路總管兼府尹。元貞二年卒,年七十。

蕙山愁吟

(元)艾憲可撰

見元黃溍《金華黃先生文集》卷十八《蕙山愁吟後序》。

艾憲可,字可翁,一字元德,號蕙山,艾性夫兄(一說為艾性夫叔),撫(今江西撫)人。生卒年不詳。工文詞,知兵法,宋咸淳間以薦為朝請郎,後棄官歸,不復(fù)仕。入元,亦不仕。

0
北京唐威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官方二維碼

二維碼關(guān)注

北京唐威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 ? 版權(quán)所有???? ICP備案號:京ICP備17057476號 

技術(shù)支持:廣佳網(wǎng)絡(luò)
384810027 010-57790310 二維碼 TOP